蜜蜂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大明威宁侯 > 第九十九章 责罚

第九十九章 责罚

,他们必然感恩戴德。”

    他说这番话,既是证明了杨士奇他们以后取材不会偏私,也间接为张攒等人说情,这符合他仁的性格。张攒他们的话,是大逆不道的。

    “混账!”朱棣大喝。

    朱高炽闻言一颤,立马扑倒,杨士奇等人也拜倒不敢说话。

    朱棣恼羞成怒,气得浑身发抖,拍案而起,怒吼道:“一个太子,一个大学士,内阁首辅,一个太师、吏部尚书,只知道和稀泥,都拿不出什么主意。科举在即,你们要朕看一场南北才子大斗殴吗?要不然,你们这些南方人,就不要主考考场了?杨士奇、蹇义,你二人回家去,拿不出什么章程来,都别回来上朝了。”

    太子大惊,这是要罢免他们的节奏啊,一个户部主持科举,一个吏部管天下官吏,拿不出解决南北争斗的主意,他们就要回家养老了。

    杨士奇、蹇义暗暗叫苦,南北争斗又不是一朝一日,已经几十年了,他们有办法早拿出来了。但皇帝的命令,他们哪里敢违背,苦笑对视一眼,只好回家绞尽脑汁想对策了。

    朱棣在气头上,朱高炽自己也岌岌可危,不敢出声求情,只好对他们目视,表示等父皇气消后,再为他们求情。

    朱棣怒气冲冲转身去了谨身殿。

    此时的天阴沉沉的,和朱棣那张忿怒的老脸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朱棣说道做到,命人对张攒等人安抚。半个月后,杨士奇等人说了很多方案,比如适当录取几个北方才子,平衡南北,比如主考官南北方各一个等,但朱棣都不满意,于是乎,蹇义和杨士奇不得踏入朝堂,看样子被罢免已经是板上的钉钉了。

    晚上,蹇义唉声叹气。

    蹇怡璇见父亲一直不去上朝,也知道了缘故,杨士奇拿不出主意,凭她的见识,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,只能为父亲干着急。

    天已经进入十一月,攸尔黄豆大的雨点噼呖啪啦地落下来,蹇义抬头望着屋檐如珠帘的雨线,喃喃道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

    这是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,在南宋洪迈编的《万首唐人绝句》里,这首诗的题目为《夜雨寄内》,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。从诗中“巴山”一语看来,诗写于巴蜀之地。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,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,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(公元852年)。先于此一年,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。

    这是一首思念的诗。

    蹇义是巴县人,念这首诗的时候,带着深深的眷念,蹇怡璇颤声道:“父亲,您想起了母亲了么?”

    蹇义爱怜的看了女儿一眼,想起了自己的原配夫人刘氏,感念道:“怡璇,南京这里下雨,你说,巴县会不会也在下雨呢?或许,不用多久,我就可以去陪伴你母亲了。十年了,夫人,怡璇,都这么大了。”

    蹇怡璇眼眶瞬间红了,母亲去世的时候,她才七岁,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,唯一记得自己哭个不停的时候,还记得母亲买了冰糖葫芦哄自己。

    母亲长眠,她也很想回巴县去看看,但父亲一品大员,不能就这么窝囊的回去吧。

    “父亲,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么?”

    蹇义一脸苦色,朱棣是强势的天子,他要罢免谁,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。自己一生谨慎,能够全身而退,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吧。